【转】稻飞虱可持续防控技术现场观摩活动在湖南开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15 09:02 点击: 字体大小: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24-10-11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梁嘉伟)10月9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稻飞虱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的现场观摩活动在湖南开展,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代表们,走进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屈原管理区和衡阳市衡阳县,对湘北平湖区和湘中南丘岗区稻飞虱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观摩和交流,进一步推动项目实施,提升水稻病虫害研究水平,科学保障粮食安全。

据了解,稻飞虱是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害虫之一,一般聚集在稻丛根部,通过吸食植株汁液,使营养物质供给不足,造成粮食减产绝收。湖南作为南方水稻主产区之一,属稻飞虱等虫害易发生区域,因此对稻飞虱可持续防控技术有着迫切的应用需求。

为了更好地考察稻飞虱可持续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效,观摩团深入田间地头,先后参观了湘阴县鹤龙湖镇千亩示范基地和屈原管理区河市镇万亩示范片。在鹤龙湖镇仁合村,专家们观摩了“感虫品种+高氮肥”诱控稻飞虱技术、景观生态防控技术、深浅交替淹水防控技术、天敌生物保护技术。在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古罗城村、三江村和新洲村,专家们参观了稻飞虱“景-水-蝽-菌-药”5级梯防可持续防控技术模式,即景观生态调控技术、分级淹水防控技术、淡翅盲蝽等天敌利用技术、爪哇虫草菌等微生物制剂防治技术、高效低毒农药应急技术。

“所谓景观生态调控技术,就是使稻田保持一种接近自然生态环境的状态,在稻田周边种植波斯菊、牛筋草、狗尾草等植物,吸引蜘蛛、寄生蜂等天敌繁殖、栖息,以生物防控的手段减少田间稻飞虱的数量。”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玉烛表示,生态防控不仅可以美化景观,还能有效减少农药用量,提升粮食品质。

随后观摩团前往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考察不同氮磷钾配比、不同肥料运筹对双季稻田间稻飞虱数量的控制效果。在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专家们观摩了集抗性品种、送嫁药、诱抗剂、寄生蜂、应急防控技术于一体的湘中南丘岗区稻飞虱可持续防控模式。

“我们根据湘中南丘岗区的气候、环境和虫害发生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在秧苗移栽前打一次送嫁药,在孕穗期根据情况再打一次药,在减少用药次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药效,同时结合选种抗性品种、释放天敌寄生蜂等手段,打好绿色防控‘组合拳’,增强水稻综合抗病虫害能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项目首席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李有志介绍,目前这一模式在全省41个县、48名种粮大户中进行了示范推广,稻飞虱防控效果良好。

“我们示范区早稻种植采用了稻飞虱可持续防控模式,亩产达到560公斤。如今晚稻长势旺盛,根据9月底的数据统计,示范区每百丛稻飞虱数量不足百头,相比农民自防田每百丛五六百头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百丛上千头,我们的田间环境可以说是‘干干净净’,我对晚稻丰收有信心。”台九村种粮大户万成高兴地说。

本次湘北平湖区和湘中南丘岗区稻飞虱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现场观摩活动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项目对提升水稻病虫害研究水平和绿色防控率,推动农药减量增效,助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原文链接:

https://newapp2.farmer.com.cn/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202050&c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