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梦家:真情逐梦尹新,梦想乘风飞扬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8 11:39 点击: 字体大小:

(通讯员 胡晓倩)“有一种相见叫离别,有一种离别是我们以后更好的相见。感谢老师们的一直以来的辛勤付出,我们有缘再会!”7月13日,在安化县大福镇尹新村2022暑期“三下乡”欢送晚会上,尹新村村支书黄建成总结致辞时这样说。

尹新村有百余名留守儿童和老人,当地青壮年多外出打工。为了更好地助力乡村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湖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植梦家”团队赴尹新村开展为期15天的教育关爱实践活动,实践内容包含走访调研和特色支教。据悉,这是植物保护学院来到尹新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特色支教的第四年。

 

走下基层,听百姓之声

7月1日,“植梦家”实践团分为三个小组,了解尹新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和对乡村发展变迁的看法。通过初步了解,尹新村常住人口主要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多前往广州、深圳等地打工,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地打工和本地务农。许多村民表示,尹新村这些年的发展非常好,用水干净了,环境优美了,日子舒服了,百姓们尝到了乡村振兴的第一口甜。

 

 

登高远眺,见乡村之变

7月2日,“植梦家”实践团来到了大福镇尹新村尹新公园。近几年来,尹新村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修建尹新公园,开发乡土特色及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后,尹新村的道路平了,环境好了。每天傍晚,许多村民会在尹新公园散步、休闲娱乐。尹新公园的修建在丰富村民的生活的同时也打开了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参观调研,感文化之魂

7月3日,“植梦家”实践团来到大福镇尹新村非遗小院,探访市级非遗——敬宜米豆腐的制作工艺,乡村振兴,非遗同行。了解非遗,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了巩固脱贫成果的内生动力。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心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发展非遗,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7月4日,“植梦家”实践团来到了大福镇罗绕典社区罗绕典史料陈列馆,了解湖湘文化英杰罗绕典的生平经历。乡村振兴,文化现行。罗绕典一生“志存高远,实心在事”的优良品德和家风家教正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奋发有为,报效祖国。

 

 

7月5日,“植梦家”实践团来到了安化县第一中学参观中梅书院和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留宿地。湖湘英杰们的先进事迹使我们感触颇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也要勤于思考,在读“有字之书”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这本更加厚重的“无字之书”。

 

 

七彩假期,守童年之梦

7月6日,“植梦家”实践团在尹新村村委会举办“七彩假期”开班典礼和心理调查。此次支教为期9天,设立课程主要包括:红色主题教育、趣味知识课堂、植物DIY贴画、文娱体育、环境保护等。课堂内容有趣充实,成员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来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促进乡村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成员们根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趣味游戏来调动课堂氛围,孩子们也从只听课变成了有思考有提问的上课。一只只举起来的小手,是孩子们迈向知识的一大步,一双双明亮求知的眼睛,给了队员们无限的动力与能量。每天最温暖的是下课时孩子们送来的一个大拥抱,每天最开心的是放学时孩子们的一句“老师辛苦了,我们明天见!”。

 

 

 

 

欢送晚会,现师生之情

7月13日晚,“植梦家”实践团在大福镇尹新村尹新公园大舞台举办“2022暑期三下乡欢送晚会”。参与晚会表演的有“植梦家”实践团、七彩假期小朋友文艺队以及尹新村当地民间艺术团,并特别邀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赴孟家村三下乡团队进行联合演出。

 

孩子们通过手语舞、架子鼓、合唱、齐舞等节目展现青春活力,村民们也通过乐器、舞蹈、戏剧等节目展现自身风采和尹新村文化特色。“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一首《小幸运》是“植梦家”送给孩子们和尹新村最后的礼物。幸运邂逅这里的蓝天白云,幸运认识这群可爱的孩子,幸运来到尹新村。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15天的下乡之行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心中有绿,脚下留青;下乡助学,尽心而为。这个夏天,植保学子下乡支教在路上,与当地居民们一起,为下一代的教育添砖加瓦。每一个大山中的孩子,都是夜空中闪烁的星。他们生于乡村,脚踏土地,背靠青山,蓬勃生长,是最了解这片贫瘠天空的人。我们相信,在实践队这十多天的用心引导下,在村支书和村民们的不断悉心关怀下,尹新村的下一代将会更加出彩。唯有继续保持真诚与活力,心怀梦想与热爱,努力成才,到故土需要的地方去,乡村振兴的明天才能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