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雷锋行动月|湿地寻踪:植保青年与自然的生态对话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8 11:39 点击: 字体大小:

(本网讯 植保学院 韩文坚 袁蔓 谭嘉欣)今年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暨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植物保护学院推出“薪火相传・雷锋行动月”系列活动。植保学子以专业为绘笔,以汗水作墨汁,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的殷切嘱托转化为生动实践。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声而坚定地维持着地球生态平衡。松雅湖湿地公园的植物群落,是观察生物多样性的天然课堂。3月16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携带专业工具,走进这片生态腹地,开展“探寻植物王国,发现自然之美”调研活动,用专业行动守护生态家园。

志愿者们于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集合

“观察种类特征后记录要定科定属”“发现疑似入侵物种必须单独标记”……调研前,专业人员针对植物鉴别、数据采集等环节进行现场培训。志愿者们两人成组,身穿马甲手持标本采集袋,沿规划路线对蕨类、灌木、乔木使用样线法调查。草丛间,有人匍匐观察苔藓分布;树冠下,几人踮脚拍摄叶片特写,识别软件的提示声与纸笔沙沙声此起彼伏。

专业人员为志愿者们进行讲解

“这株三叶委陵菜叶片边缘锯齿不规则,和数据库标准图鉴有差异。”志愿者罗楚翎俯身贴近三叶委陵菜,在记录本上精准绘制叶片轮廓,借助植物识别软件多角度拍摄比对后,小心翼翼地将其装入带有明确记号的塑封袋中,以便后续交由更为专业的研究者进行精准鉴定。面对形态相近的植物,志愿者们或轻捻花瓣观察纹理,或翻动叶片比对脉络,直到确认分类无误。

历经四小时的细致排查,志愿者们完成公园核心区植物普查,不仅建立详细物种档案,更发现多个珍稀植物分布点。活动指导老师指着一片野生大豆群感叹:“这些自然生长的珍稀物种,正是生态改善的最好证明。”

志愿者们认真调研并记录植物

返程途中,志愿者们小心整理着满箱标本。这次湿地植物调查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李晓珊擦拭着沾满草屑的记录本说道:“以前我们只在实验室分析标本,今天才真正读懂了每株植物背后的生态密码。”

暮色中的松雅湖畔,别着校徽的红马甲队伍穿过芦苇丛,塑封袋里满载的不仅是植物样本,更是这个雷锋月里最鲜活的实践答卷。相信这场与草木的对话,会在更多青年心中种下绿色的种子,让他们在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新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

(审稿 张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