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草害防控岗位专家潘浪教授前往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指导旱作稻田杂草防控
(本网讯 植物保护学院 刘敏)2025年9月12日,体系草害防控岗位专家潘浪教授率团队赴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水稻种植基地,开展西南旱作稻区稻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田间效果考察。重点考察了旱作稻区“封杀一体化”杂草防控技术模式中的“播后灭封+苗后除封”、“苗后除封+苗后杀除”和“苗后除封”等新技术的杀草谱、防效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经实地考察确认,试验的几种技术模式对旱作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达到85%-95%,且对水稻均表现安全,为旱作稻田杂草的治理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与技术方案。
据岗位专家团队实地考察调研,西南旱作稻田优势杂草种群主要有马唐、牛筋草、鬼针草、阔叶丰花草、胜红蓟、鸭跖草等,田间草相复杂,杂草发生密度高达456-1427株/m2,严重影响旱作水稻生产。通过采用岗位团队研发的“一封二杀”、“一封二杀三补”、“封除一体”等杂草防控技术模式,有效解决了旱作稻田杂草防治难题,较农户自防稻田减少除草剂用量10%以上。同时,岗位专家团队还深入田间,通过试验示范以及科普宣传,指导农户合理选药、科学用药,为西南旱作稻区杂草高效、安全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