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镇留守儿童的求学环境
连绵的大山、零散的居所、距城镇学校30公里的山路、贫穷的经济条件、落后的文化素养、陈旧的思想观念……都成了制约梅城镇黄泥村留守儿童求学的因素。


求学途径
1.“梅城镇完小”(镇上小学)距离黄泥村30公里。
优点:镇上的学校教学设施较为完善,师资力量优良。
缺点:距离远、消费高、出行不便、孩子一学期才回来一次。
2.村部学校(已停办)
优点:距离近,消费低。
缺点:教育资源落后,随时面临教师的离开,学生少,年级混乱(不同年级学生在一起上课)。
“ A B C D E F G……”2017年8月18日,湖南省益阳市梅城镇黄泥村村部传来了孩子们阵阵的朗读声,10多名小朋友在“小城乡爱队”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始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清澈童稚,朗朗书声”。这是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的“freestyle英语课”活动,以此来开拓孩子们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

8月18日早,山区天气多变,由晴变阴又转小雨。黄泥村,苏合村,段家村的孩子们,小小的身躯,打着大大的伞,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甜美的笑容冒雨而来。
今天的主题是自由式的英语教学讲解,其实我们都不是专业的英语老师,开始是有点担心教不好而误人子弟,或许我们不应该去涉足这一领域的教学,但是看着孩子们渴望学习英语的眼神,了解到黄泥村确实缺乏这样的教学资源,村里没有学校,所以孩子们不得不去镇上上学,而对那些家庭条件实在困难的孩子,家里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他们的学习,他们不得不早早的辍学,留在大山里。

志愿者感受
通过走访村民,我们了解到最大的渴望就是政府能在村里办所学校,方便孩子们的学习需求,我们也知道,我们十几天的存在不能改变什么,在我们离开后或许会给他们的内心带来新的伤痛。但我们想,不管怎样,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我们现有的知识去帮助那些没人在乎的孩子,给予他们我们现有的知识,先不管我们的专业性和我们的存在性,我们也不想去伤害他们,但无心伤害也是有可能的,但根治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关注,应该出台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鼓励志愿者下乡进行长期支教,对农村教师进行免费培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山区孩子们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快乐的成长。


如果说十几天的支教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就是尽量让那些原本不会被注视到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吧。如果没有英语发音教学,这些孩子永远不知道正确的发音和学习英语的乐趣,或者当他们冥思苦想后,好不容易从嘴里蹦出个单词时,也没人会盯着他们的眼睛说——You’ re so amazing。给予他们应得的鼓励和自信。这便是我们三下乡的意义——使命,奉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