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下乡到田头,助农谱写“致富经”,湖南农大博士团来了!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2 10:16 点击: 字体大小:

本网讯(张璐 刘晶 张永芳)“头回见用飞机喷药,这真是比人工喷药快多了啊!”村民梁家文感叹道。那光村第一次飞来了无人机,而且还能喷洒农药,这新奇事引来了村民争相围观。7月5日,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赴花垣县长乐乡那光村博士服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来到那光村开展无人机施药技术示范。

图:飞防技术示范

那光村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但是每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给农户的增产增收造成极大的损失。为解决当地人工喷药速度慢、利用率低的难题,博士团来到水稻田进行无人机飞防服务。学生飞手李潭自豪地说:“这次技术示范的大疆植保无人机,其载药量达30升。1小时最高可喷洒农田240亩,省工省时省药,效率是传统人工打药的40-60倍”。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湘西州委副书记、花垣县委书记廖良辉亲切慰问博士团成员,并询问了无人机驾驶技术及考证等相关情况。陈弘指出,植物保护学院有着光荣传统,学科优势突出,勉励大家向植保专业优秀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谢道昕、工程院院士柏连阳和一大批活跃在“三农”一线的植保人学习,做“一懂两爱”的农业人才,当维护粮食安全卫士。

 

图:陈弘书记、廖良辉书记观看飞防现场

     

图:陈弘书记与飞手李潭交流

     

图:陈弘书记观看飞防技术示范

     

图:陈弘书记、廖良辉书记看望慰问博士团并应邀合影

为更好地解决农户的种植难题与需求,博士团入田间、到地头、传经验,手把手为种植户支招。在水稻田间,农户彭明海诉说道:“最近几年,我们家这块田的水稻老是长得不好,也不知道为什么,很令人头疼。”针对农户的疑难困惑,博士团指导老师李有志、易图永、廖晓兰、丁中、魏勇等教授带领博士团成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仔细查看地里水稻的长势,分析地理环境、水源和耕作管理等因素,认为主要是“冷浸田”造成的,并给出应对措施,提出“挖渠放水”“翻耕晒田”的对策建议,为农户种植把脉支招,增强了农户稳产增收的信心。为了配合减药时代,助力绿色生产,博士团还给乡亲们带来了第三代“打药金箍棒”,作为便携式、三喷头、可伸缩电动喷雾器,一亩地仅需要9分钟消耗4升水,大大提高了农药利用率且节约用药成本。在玉米地里,博士团成员发现有玉米螟和蚜虫为害,李有志教授就两者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为农户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介绍了二者的防治策略。探访茶叶基地,博士团邀请了茶学专家魏勇,从茶叶品种选育、种植、加工、土壤培肥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指导。

 

图:博士团对农民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图:李有志教授指导博士团在玉米地查看病虫害情况

    

图:博士团在茶园进行技术指导

    

图:博士团对瓜农进行技术指导

科技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博士团把政策资讯送到田间,把技术指导带到地头,把帮扶支持送给村民,以实际行动助农谱写“致富经”,为乡村振兴添翼增速。 

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书记、博士团团长张爱龙介绍,学院自2016年组建博士团以来,博士团每年暑期下乡助农实践活动,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既是一个助农的“品牌”,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将继续做强、做特、做精,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