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院举行2023年研究生学术报告交流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04 09:59 点击: 字体大小:

(本网讯 植保院 林士洺)11月27日,植物保护学院在16教529举行2023年研究生学术报告交流会。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谢方平,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吕长平、科技处副处长刘双清、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李有志,植物保护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哲明教授和廖晓兰教授、周倩教授、李魏教授、贺华良副教授等5位专家评委及150余名研究生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庆熹主持。

77851.png

(谢方平讲话)

开幕式上,谢方平讲话指出植保学院研究生学术报告交流会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活跃了学术氛围,助推研究生提升科学素养、增强研究能力,已然成为学校研究生学术活动节中一项意义重大、成效显著的活动。他勉励与会的全体研究生:一是要涵养“自找苦吃”精神,立志强农报国。希望同学们牢固树立姓“农”意识,在立足农村、发展农业、造福农民的这条阳关大道上时代担当;在科技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上精准发力,在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大有作为。二是要涵养“敢为人先”精神、永攀科学高峰。希望同学们追随谢道昕、柏连阳等植保学院培养的杰出校友足迹,汲取榜样力量,好好学习、刻苦钻研,成为科技的先锋、国家的栋梁。三是要涵养“自强不息”精神、努力全面发展。希望同学们要在奋斗中砥砺前行、在奋斗中脱颖而出、在奋斗中成就自己;要力耕求索、知行合一,致力于在学习中打牢理论知识功底、提升专业能力水平,致力于在研究中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致力于在实践中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做一个大格局大情怀、高智商高情商的卓越人才。

77852.jpg

(研究生作学术报告)

 

报告交流会上,专家给予2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所作学术报告一一点评,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专家组现场评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2、5、7名。

77853.jpg

77854.jpg

(专家对学术报告进行点评)

专家组组长袁哲明做总结讲评,强调听学术报告要有三重境界。第一重:人在。多听报告、多作报告,见多才能识广,躬行始得真经。第二重:心在。学习式、批判性听报告,学习他人报告好的技巧为我所用,避开他人踩过的坑。第三重:神在。沉浸式、怀着好奇心、带着问题听报告,与报告人有学术思维的无声、有声碰撞、交流,享受听报告带来的科研乐趣。

77855.jpg

(袁哲明对学术报告进行总结)

学院院长李有志、党委书记张爱龙、评委专家为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77856.jpg

(学院院长李有志、党委书记张爱龙与一等奖获得者合影)

77857.jpg

(全体专家与二等奖获得者合影)

77858.jpg

(全体专家与三等奖获得者合影)

获奖名单:

一等奖:居博鸣  李晋蓉

二等奖:曹子恒  张正云  邱泽澜  刘婕  余宙

三等奖:齐家乐  杨细雨  赵誉强  龚有为  陈红  陈思扬  钟双玉

 

获奖选手李晋蓉感言:通过此次学院主办的学术报告交流会,与其他同学的相互交流学习,我受益匪浅,拓宽了自己的科研思路,同时也与学院老师进行了交流,深刻的感受到了我们学院勇于攀登的学术氛围。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研究与发展至关重要,而我们农科学子更是农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时代从不辜负行动者,每一项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都离不开持续不断地思考与实践,早进实验室、多进实验室、多思考问题,努力提高自身创新和科研能力,这是我们要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多利用生活中的业余时间来学习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抓住日常工作学习中的机会,实践出真知。在生活中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工作,同时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与时俱进。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争做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有为青年,一起创造灿烂的明天。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必将留下我们农科人坚实的脚印!

 

参会学生代表胡丹感言:学术报告交流会是我作为研究生参与的一场重要学术活动,整个活动在谢方平校长的热情祝词中拉开序幕,他的言辞鼓舞人心,为我们的学术交流注入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

比赛开始后,同学们的报告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植物保护的各个方面。有的同学从生物学角度深入解析植物抗病机制,有的则从农业实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植物保护措施。这样多角度的交流让我领略到植物保护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也为我未来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灵感。

评审老师们在每个报告结束后都提出了犀利而中肯的问题,让我深感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眼光。这一环节不仅是对报告者的一次深度挑战,也是对我们整个专业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在他们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谦逊和不断进取的态度,更加坚定了我在植物保护领域深耕的决心。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研究中,为植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审稿 张爱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