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检索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南农业大学第16教学楼
  • 电话:0731-84618163
  • 传真:0731-84618163

开放创新、服务社会、教学相长、喜育英才

时间:2015/09/23 09:13: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开放创新、服务社会、教学相长、喜育英才

-----生物安全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纪实

 

早上七点半, 2008级植物保护二班的田春霞、颜婷、蔡婵虹三位同学走进了生物安全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农药制备与加工实验室。三位同学一大早来到实验室,正是为了准备她们小组承担的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环境友好的农药微胶囊剂制备与表征》的课题。在生物安全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这样的开放平台上,每天都有多名像田春霞她们这样的本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着研究性学习。

2009年生物安全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创建以来,依托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鲜明的学科优势,以平台共享、创新机制为抓手,在提高教学质量、基础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拓宽人才培养层次等方面取得喜人成绩。

平台共享厚基础

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之际,正值生物安全学院搬入新教学楼。十一五期间,中心被列入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学科特色实验室建设规划,相继建设了植物疾病控制与资源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植物病虫害与生物学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心软硬件建设跃上新的台阶。

中心现有实验用房3793m2,专业研究室22间,功能实验室20间,本科教学用实验室1493 m2。中心拥有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成像系统、核酸蛋白分析仪、多媒体显微互动系统、生物摄影显微镜、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仪等仪器1340台件,总价值1100万元。

现有农药药效试验基地(农业部药检所授权的田间药效和室内生测试验)、生物安全检测中心(有害生物鉴定和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和昆虫标本馆三个校级教学基地和司法鉴定中心(农药药害、植物病害诊断和昆虫种属鉴定),昆虫标本馆已成为湖南省优秀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中心还与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业大学、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科研机构、高校和管理机构建立了2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中心现有一支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教育和管理理念先进,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互通,精通实验技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队伍,其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现有专职实验教学人员7人,兼职教学人员34人。其中博士20人,博士占实验教学人员近50%,硕士以上32人,占实验教学人员78%

为保证实验课的特色,实验教学人员亲自准备教学标本,为了使教学生动,他们经常到大自然人大采集活标本。在学校附件的田间地头、茶园果林都留下了他们捕捉昆虫、提取病株病叶的身影。近三年他们新制作病原玻片标本105片、病害标本29瓶,采集植物病害标本15种,共60余件。野外采集昆虫标本3000余头,制作昆虫生活史标本20余盒,制作其他标本近100个。

中心实行全面开放,在完成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同时,面向研究生和教师开放,除承担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外,还承担对外农药药效试验、有害生物检测和司法鉴定等开放服务。平台建设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三年来,实验室吸纳本科生、研究生共420人完成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标本馆共吸引来自国内外1800人次参观学习;农药药效试验基地共承担农业部和企业委托试验185项。

创新机制强能力

中心引入绩效考核创新机制,通过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保证中心发展步入高效、高速轨道,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做到合理使用,不断完善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已经实现网络化实验教学和网络化管理。实验室安全环保达标率为100%。实践教学中心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高度评价,辐射示范作用明显。

教学水平和教学内容是关系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有力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心成立了实践教学督导小组,通过听课等检查手段,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和教风的监控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通过督导组的有效工作,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了包括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标准和方法等方面的一整套质量评价体系,由学院教学督导组和系主任负责加强对本院教师的课程教学和教学管理等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畅通了各种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渠道,主要有学院督导组检查性听课的质量反馈,学生、教师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反馈,系负责人和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质量信息反馈以及学校的学生评价结果等,各种信息渠道具有双向性特点,信息都由学院汇集和处理,较大问题,及时向学院分管教学领导汇报,遇到差的及时整改,好的情况及时推广。如学院督导组通过检查性听课,反映刘二明教授主讲的《微生物》、肖启明教授主讲的《植物病理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好,学院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及时召开了实验教学观摩会,推广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很大。

实验课独立设课渐成体系。通过调整和充实实验课程,理顺教学实验环节的关键问题,拓宽了实验渠道,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凭借创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不仅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保证,而且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大幅提高,从对有害生物和农药的排斥到好奇,再到探究,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或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来。三年来,共立项湖南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7项,校级创新实验项目22项,院级创新实验项目15项,争取经费17万元,参与创新实验学生达到125人。参加创新实验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得到系统训练,考上公务员的有8人,考上研究生的有42人。如2006级生物信息专业余小波同学、2007级动植物检疫专业刘津津、2008级植物保护专业向嘉乐等9名同学保研至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由于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社会服务开奇葩

近年来,依托中心建设了植物疾病控制与资源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植物病虫害与生物学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药药效与生测试验基地、湖南省司法鉴定中心、生物安全检测中心和长沙生安赛特控害有限公司;并与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建21家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广东银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惠州中迅农化有限公司、湖南海特农化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成立了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中心还与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长沙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湖南省植物园、岳麓山风景区管理局、长沙市白蚁防治站等单位开展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每年为省内外有害生物防治、植物保护和检验检疫提供技术服务多达500余项,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教学相长结硕果

“十一五”期间,中心承担了全校植保、检疫、生物信息、农学、园林、园艺、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农资、茶学、生态等11个本科专业的45门课程、共2496个本科班次的实验教学,开设实验项目280余项,开设“三性”实验项目的课程占总课程的80%以上。五年承担实验教学达149760人学时。

随着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增加了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分子检验检测技术、转基因检测技术、植病研究方法、生物灾害、蛋白质组学、基因芯片、害虫检疫学、植物病害检疫学、动物检疫学、农药残留检测、检疫除害处理、检疫害虫研究法、昆虫生态与测报、园林病虫害防治、杂草与防除、资源微生物利用、资源昆虫学、鼠害与防治等全新的教学内容,加强了以能力训练为目标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等,对改善学生知识结构,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验教学人员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和人才培养上台阶。利用学科优势与特色,多渠道争取课题,提高研究水平,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在注重科技水平提高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教学内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提高。2009-2011年教师新增科研项目156项,新增科研经费1865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7项。共有本科生263人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

教学相长,硕果累累。近三年,相继获批植物保护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动植物检疫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了湖南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叁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壹等和贰等奖各1项,立项校级教改项目52项,发表教改论文42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科研论文678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0部,自编教学指导书12部。“稻曲病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酰胺类水田除草剂的植物性安全剂研究与应用”、“鱼藤酮生物农药产业体系的构建及关键技术集成”在科技产业中推广与转化,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亿多元、社会效益近10 亿元,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三年累计为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输送708名高素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生物信息和生物安全专业人才。

   

生安学院具有重视本科教学,尤其重视科研训练的实践教学的传统,培养了一大批如周集中、万方浩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在新时期教学实践过程中,毫不懈怠,正在奋马扬鞭,着力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搭建开放共享的平台,营造创新不止的氛围,为更多英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

 

(生安学院 刘燕娟 袁哲明 李晓刚)

点击下载文件: